P总日记 2024.11.27
因为举办线下活动和线下链接大家,我把这些天的日记汇集到一篇,更多的聊聊MF,通篇没有具体的财富密码,但是我觉得这里面的思维才是最大的财富密码。
关于活动
先来说说活动,因为构思+筹备一共就一周多的时间,大型会议起步1个月的准备周期,注定在流程上和体验上不会让大家尽善尽美,我们真的拼尽了努力:
群里小伙伴们在凌晨2~3点还在沟通各种事项,多个小伙伴睡眠6小时是常态;
平均一天1次的腾讯会议,对于每个事项的讨论和拍板都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;
搞定会议场地、住宿、餐饮、会场布置、赞助礼品、特邀嘉宾、圆桌会议、PPT、接机接待、风险评估、对接和沟通太多的事情;
好在根据问卷调查,大家的评价还是整体很好的~
来讲讲会议中的一些经历吧(从我的视角看到的)
1、好多小伙伴给我单独带了礼物,人太多,还有的小姐姐藏在楼道口,偷偷塞给我礼物,太可爱了吧。
2、MF和会议筹备组的小伙伴真的给力,孙总可以搞定几十种复杂的小物件和流程,整理复杂的表格和流程。夏总总是在关键卡点给资源,会务公司,会场,餐饮等等。钱总的冷静、客观、效率、细腻、项目管理能力一流,会议很忙,父母刚好来上海旅游一起参会,过程中无暇照顾,“你的家人已单独安排圆桌+点菜,勿念”,每次想起来总是暖暖的。小伙伴丰官,拿着话筒飞奔,生怕递晚了话筒耽误大家时间,画面感满满。小伙伴艳红,你可以在每一个流程里都看到她在背后默默帮忙的场景。志愿者朵朵、兔姐、叶曾,都是提前就早早到酒店给大家布置会场、做迎宾等等。
3、大家从天南海北飞过来,新疆、东北、三亚、西藏、青海、付出了很大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,大家付出了很多,所以在筹备这个会议的时候,我就在思考一个核心问题,怎么给大家提供高价值的分享,哪些嘉宾会有好的分享角度,评估了很久嘉宾名单。所以很多分享嘉宾大家几乎没有见过或者听过,或者说你们想不到,例如我选了AI驱动的孤胆总、选了00后炸鸡兄弟、选了思路奇特的chad总、选了有暴击的风筝总。
4、好多00后,好多是从南方飞过来、好多女孩子,关键词:南方、00后、女孩子。
5、住宿+餐饮+会场一条龙的好处就是,整个早餐厅都是我们参会的小伙伴,吃饭住宿都是家人们,1楼办理入住、2楼茶室、3楼会场,4~10楼都是住宿,很方便大家快捷高效的链接,“足不出户”就可以搞定很多事情,包括会后大家的提议,可以设置一些组长,“夜话会”,“专题会”等等都是很好的建议,时间短没有来得及策划这些,下次一定补上。一些小伙伴就做的很好,例如海成老板、振兴、老杨等自发的在酒店内组织小聚,让大家在其他时间也能小范围聚会,非常好。
6、好几个小伙伴反馈说,聊到晚上2~3点,说一整天的活动时间仍然不够,仍然意犹未尽,更深切的明白线下活动的意义了。
7、有小伙伴问:suncl总40岁看起来还是30岁的年龄状态,怎么永葆青春的?原来小楼总也快40岁了呀,以为楼总还是00后;分享嘉宾30分钟好短,根本听不够,想听一小时;会议怎么才1天,下次可不可以2~3天?孤胆总40岁了还在搞撸毛,还在用AI撸毛,怎么学习新事物的呀?钱总也快40了,怎么做项目执行和精力管理的呀?
8、会议低调宣发,有心人很热情,标题并不出彩,内容很肝。关于会议详细信息,线下?多少人?主题?嘉宾是谁?要分享什么?大家一概不知,所以很多人打个问号?直到会议前一天,我们才把会议分享嘉宾的分享主题放出来,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会议议程的时候,觉得平平无奇,只有在会场的人,你们才会感到不断地超出心里预期。
9、PPT会公开分享出来吗?
我再三思考,还是不要分享,一个是转发群到处转,一个是对分享嘉宾的不可控因素(咱们一个群友赞助了Asc小图片,被多个群知道带来了困扰),一个是保护线下参会小伙伴的参会成本和价值,一个是充满朦胧和模糊的才有期待感,包括即使发给你了,你没有线下,无法感受现场的氛围,就像钱总分享的,肢体动作,语气语调,无法真切感知,这个沟通的价值你无法感受到。
关于MF
问:P总你现有的工作室具备你手牌范围内的所有事情,为什么还要做一个MF?
问:P总你工作室可以做执行、投研、资源对接,为什么再做一个MF?
问:P总,MF和市面上其他的组织到底有什么区别?
诸如此类的问题,其实在我的脑海里,已经想的很清晰,组织框架和运转规则等都在脑海里非常的具象化。我做了几年的工作室,我深知这个组织框架的痛点,我深受其害并且难以有效解决,且目前市面上看到的web3团队,大家的组织框架或多或少的面临这个问题。
1、极其依赖组织某一个人,看似是组织,其实是一个超级个体 + 一堆人。
2、首先是角色定位不合理,其次是角色分工不清晰。大部分人在组织里没有突出价值或者去分担应有的责任和义务。老板一个人身兼多职,或者多人角色交叉去做项目,合理的团队长期的团队,一定是有这些角色: 投研经理、项目经理、资源经理、HR、后勤、CEO、CTO,其中最重要的是投研经理和项目经理,其它人也很重要,但是一切都是围绕着这两个角色去服务的,因为这两个角色决定从哪里赚钱,具体怎么赚的问题
3、Dao组织或者松散的联盟还面临一个问题,该赚的时候没有赚到,或者该大赚的时候没有大赚,“马无夜草不肥”。而且注定无法把杠杆发挥到极致,为什么?因为人是趋利避害的,每个人一定是基于个人利益去思考的,其次是利益的绑定程度和关系的远近,注定在面对某些项目时,用词、语气和行动方式上完全不同,面对利益紧密关联人,用词是:“必须冲”“梭哈上”、行动是:“打电话”“多次反复强调”“聊天必问上了吗?” 语气和形容词是:“今年最大”“历史以来”“难以遇到”“你相信我”...
4、回到核心问题,到底做MF的目的是什么?他和市面上的组织到底有什么不同?
名字叫:Magic Factory,魔力工厂,魔力意味着吸引力、影响力。工厂意味着标准化,流程化,分工化,高效化。
MF的特点是:
1、公司化组织化。
2、利益驱动化,利益紧密度更高,深度绑定
3、平台化。
从一开始成立,平台内任何一个成员都可替代,这是初心也是目的。例如一定是有另一个张三、李四来代替我去做我的角色、有另一个角色未来去做老叶CTO的工作、有另一个角色去做钱总项目经理的角色。
角色构成:职业经理人 + 股东
投研经理(解决项目机会端)、项目经理(解决执行端)、CEO(统筹平台运营),CTO(技术杠杆),资源经理(解决资金杠杆),所有角色都是为了平台服务,为赚钱服务,为股东服务,围绕项目服务。
美好的愿景:有能力的年轻人可以快速替代我们,成为平台的职业经理人,退下的人可以成为股东,年轻人为平台服务,股东不参与经营,但是对平台核心决策监督和弹劾。
5、为什么这么考虑?
5.1、角色分工详细才能高效科学合理,市面上的公司制为什么是大家默认公认选择的组织架构形式,不仅仅是大浪淘沙筛选的结果,也是科学、搞笑、合理的组织架构形式。你搞创新、意味着可能是逆市场的存在,一定会存在各种运转难题,例如互联网公司为什么要有项目经理,为什么要有产品经理,为什么要有前端、后端、测试、UI等角色分工?
5.2、未来一定是年轻人的天下,年轻人的努力是很惊人的,没钱年轻人的努力是夸张的,没钱有能力年轻人的努力是不要命的~我见过为了赚第一桶金3天睡6小时的年轻人,我见过为了套利,发动一个村子一个个做工作的年轻人,他们的思维认知、执行力、毅力,真的比不了。为什么互联网公司要淘汰那些30多岁的老员工?
5.3、把这样的年轻人收入麾下,这是"极早期的撸毛项目"
例如Chad总刚进入web3跟着老板打工,如果有这么个平台,可以大大缩短个人的试错期,平台也可以享受年轻人成长带来的红利,例如风筝总给公司老板赚了千万美金。身边有多个团队老板,为过去错失掉纳入优秀年轻人的机会而懊悔,那种痛苦不亚于错过一个大毛项目。
5.4、一个不纳新的组织,一定会面临:思维固化,认知固化,圈子固化。
Web3日新月异,节奏快,初始团队随着年龄增长一定是和行业发展无法匹配的,商业化的平台才可以选拔出更优秀的人掌舵,很多有能力的年轻人,在初入行业时,缺少资金,缺少团队,缺少资源辅助,有这么个平台接纳他,这个平台里面的每一个人未来也会因此受益,例如阿里巴巴的18罗汉,作为原始股东,为什么很多人并不参与运营和决策,马云不从18罗汉里面选人,而是把蔡崇信纳入进来作为职业经理人?
说到这里,你就明白我们在做一个什么样的组织了把?
可能会忘记我,忘记里面的创始人,也可能会忘记组织里面每一届里面优秀的继任者,只有MF这个组织名会穿越牛熊,最终大家可能只会记住MF。
所以,如果你觉得以下的某一个角色适合你,大胆滴滴我们吧
角色:项目经理(or执行助手)、投研经理(or助理)、技术经理(or助理)、资源经理(or助手)、CEO(or助理起步)、未来股东等